--黄州区民营经济信息服务网
首  页 商会概况 参政议政 政策法规 会员风采 经济信息 党务公开 招商引资 学习交流

文章搜索
  通知公告 更多>>
  会员风采
  党务公开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经济信息

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将呈长期趋势

发布时间:2010-11-29 13:46:21    来源:上海证券报    浏览:820

[摘要]从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来看,这类涨价形态的特点是来势平缓,逐步显现,时间滞后性强;但连锁反应面广,时常出现互为成本的轮番上涨局面;相对而言,其治理较为困难,易于导致宏观调控的“两难”困境,其涨价周期的结束较为长远。短期炒作“热钱”对于这类物价上涨形态兴趣不大。

  (中经评论·北京)客观存在两种物价上涨形态
  

  一般而言,物价上涨有两种形态。一种是供应紧张型物价上涨:由于供应短缺,商品价格发生上涨。我国以前发生的物价上涨,大多属于这种类型。比较突出的是改革开放初期,“价格冲关”那一次物价上涨。另一种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:商品价格上涨,主要源于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,即使其商品供求关系宽松,甚至是产能过剩也是如此。此次金融危机前后接连发生的两次物价上涨,均属于此类型物价上涨。
  
  两种物价上涨形态成因不同,其表现特点也不同。从供应紧张型物价上涨来看,这类涨价形态的特点是涨价势头猛,来得快、去得急,周期短,易于受到“热钱”炒作追捧;同时发生领域单一,连锁反应不大;又由于不同商品领域供求关系各异,在部分商品供应紧张涨价的同时,一些商品却因为供大于求而降价,因此很多时候表现为结构性物价上涨。相对而言,这类物价易于治理。通过增加供应,或者抑制需求,实现供求关系平衡后,物价上涨问题很快解决,而且市场价格波动本身也会对价格过快上涨进行修正。
  
  从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来看,这类涨价形态的特点是来势平缓,逐步显现,时间滞后性强;但连锁反应面广,时常出现互为成本的轮番上涨局面;相对而言,其治理较为困难,易于导致宏观调控的“两难”困境,其涨价周期的结束较为长远。短期炒作“热钱”对于这类物价上涨形态兴趣不大。
  
  现阶段物价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
  

  现阶段所发生的物价上涨,主要缘由成本增加所推动。因为目前国内整体产能过剩,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或者供求平衡,几乎不存在什么买不到的商品,尤其是加工业制造商品。
  
  目前,进口石油价格在上涨,天然气价格在上涨,煤炭价格在上涨,矿石、废金属、橡胶价格也在上涨,由此推动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,金属价格上涨,肥料价格上涨,动力价格和运输价格上涨,进而推动了食品、服装、住房、交通等价格的涨。从三大价格指数的传导顺序来看,正是CCPI(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)的高涨,推高了PPI(工业品出厂价格),PPI扬升又推高CPI(居民消费价格)。因此目前所发生的物价上涨,应该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。
  
  对本轮涨价,有几种看法。
  
  一种认为,是央行超发货币,流动性过剩导致了物价上涨。从境外环境来看,这种观点确实不错。因为美联储滥发纸币,特别是连续两次开动印钞机,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,导致了全球货币购买力下降。但从国内来看,物价上涨的元凶还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飙升,所引发的强烈输入性成本推动,并非央行过量发钞导致通货膨胀。
  
  一种看法将一些商品价格的暴涨完全归结为“游资炒作”,这也不全面。实际上,投机资金所以会盯住某些商品进行“炒作”,首先是这类商品本身具有涨价基础,比如供求关系出现缺口、上游原料成本提高等。即使游资不进入,该产品也照样上涨,游资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。比如,近来媒体关注较多的农产品价格确实涨幅较高,但如果将其影响因素排队的话,第一是成本提高;其次是一些地区遭遇灾害天气,增加了抗灾成本;第三是生产者惜售;最后才是“游资”的乘机炒作。
  
  还有观点认为只要供求关系稳定,尤其是产能过剩,价格就不会上涨,可以高枕无忧。对于紧缺型物价上涨可以这样认为,但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则不是这样。只要商品的生产销售成本普遍增加,达到一定限度后,迟早一定会推动其价格上涨。产能过剩,供求关系宽松,至多使其价格涨幅放缓,时间滞后而已,不可能完全扭转其涨价趋势。实际上,今年粮食价格上涨,主要是在秋粮丰收基础上发生的。同样,钢材价格上涨,也是在其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发生的。
  
  由此可见,物价上涨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具有多种不同形态。如果我们将其简单化,忽视不同涨价形态的区别,忽视其中最重要的涨价因素,势必错判物价形势,难以对症下药,正确调控,达到预期目标。 此轮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短时期内难以结束
  
  种种迹象表明,此轮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,与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关系密切,与国内经济结构、产业结构、收入结构、分配结构调整关系密切。在上述两个方面调整全面完成之前,此轮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还会延续,不会在短时期内结束。对此,要有较为长期的思想准备。
  
  推动中国成本涨价周期的延续力量,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:
  
  一是工资成本的提高。这里所说的工资成本,是指国内城乡劳动者报酬,也包含各种福利开支。相对而言,目前中国劳动者报酬水平普遍偏低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地深化,今后中国制造成本中的工资(福利)占比会有一个提高过程,尤其是在起始阶段,比如“十二五”期间的头两年,会有一个劳动者报酬水平的“补涨”。而国内劳动者报酬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,尤其是向较发达国家水平回归,由此而引发的增加工资成本过程,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。
  
  二是加工和生产成本的提高。由于需求的持续增长,越来越多的劣势资源投入了开采;同时,随着整体气候变暖和过度开发,农产品生产自然条件也在转坏,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商品生产和加工费用的提高。比如近年来国内许多低品位、深埋藏铁矿石资源相继进入了开采,生产成本超过500元/吨。在这种情况下,虽然有大批资本进入铁矿开发领域,未来供求关系趋向宽松,但其价格依然因为整体生产费用的普遍增加而上涨。
  
  三是进口原材料成本的提高。中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较少的国家,无论是可耕地、淡水、矿藏等都不富裕,许多重要原材料,如石油、矿石、有色金属、橡胶、大豆、棉花等,都需要大量进口,有些品种进口依存度超过50%。由于今后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,这就决定了上述原材料进口成本的提高。另外,由于中国、印度、巴西等人口大国一起进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“两化”时期,自然使得世界范围内基础原材料需求持续旺盛。供应方面则由于地缘政治、重大灾害、高度垄断、国家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长期处于紧平衡的供求关系之中,也会推动进口原材料价格走高。
  
  四是环保、资源占用等费用成本的提高。由于历史原因,中国商品成本中,长期被低估的,不仅是劳动者工资报酬,还有许多其他成本因素,比如环保费用、安全费用、资源占有等费用,也包括未被理顺的电力、天然气、成品油等能源产品价格,所有这些,都需要向其合理水平回归。比如,我们正在酝酿开征环保税,煤炭资源税提高,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,矿山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等。上述费用的逐步“补涨”,无疑会长期抬高中国商品成本底部,最终反映到商品价格上来。
  
  五是物流距离扩大。今后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趋势,将是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大中城市聚集,各种食品等生活物资物流量越来越大;同时,随着城市建设占地越来越多,城市周边的食品供应基地越来越少,甚至消失,极大地增加了城市居民食品等生活物资的物流成本。全国城市物流成本越来越高,对于物价水平推动作用显著。
  
  因为上述推高成本的因素长期存在,并且效应逐步增强,因此现在已经发生的物价上涨也应当是一个长期趋势,有可能连续涨价3-5年,甚至更长时期。
  
  调控对策应当区分两种涨价形态
  

  既然存在两种不同形态的物价上涨,既然现阶段发生的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,因此,必须有的放矢,对症下药,才能达到预期目标。
  
  1.行政干预慎之又慎。物价与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。对于已经出现的物价上涨,特别是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,我们应当高度警惕,不能坐视不管,任其恶化,必要时可以实施临时价格干预。但必须注意的是,这类行政干预措施的实施必须慎之又慎,不能过多、过滥。既然是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,其治理就要尊重成本,尊重价值规律,尊重市场法则。否则,会破坏供应基础,引起更大问题。
  
  2.不能率先连续加息。因为加息效果是抑制需求,所以只对供应紧张型物价上涨有效,而对于成本推动型,尤其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基本无效。而在欧美日主要发达国家维持零利率的情况下,我们贸然连续多次加息,势必引发 “热钱”更大规模进入,对于物价“火上浇油”。连续多次提高利率水平,客观上会对实体经济活动产生强力打压,加重一些领域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,因此引发失业和经济滞胀。
  
  3.提高城乡劳动者报酬水平。这是对抗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的最有效手段。从城市企业来说,主要是提高工资,尤其农民工的工资与福利水平。从农业生产者来说,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,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,减少农业从业人员,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。无论城乡,都要落实好对弱势群体的经济补贴。在这方面,我们其实有很大的操作空间。而增加收入不仅可以对抗物价上涨,还能够促进国内消费增长,缓解一些领域依然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,尤其是为出口回落提供企业销售转移空间,实现更大规模就业。
  
  4.实施升降并存的差别贷款利率政策。提高利率,抑制物价,必须区分实体经济需求和投机需求,实施升降并存的贷款利率政策。不加区别地统一加息,连续加息,会无一例外地加重所有贷款人的经济负担,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救济负担。比如,增加购买第一套房的“房奴”负担,并且使得“穷人”更加买不起房,甚至租不起房。这与我们抑制物价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。因此,需要实施有区别的利率政策。对投机买房、投资买房、买第三套房、买豪宅的贷款,执行更高的利率,而对于买第一套房,特别是购买小面积住房的贷款,不仅不加息,相反还应当降低贷款利率。对于蔬菜种植、畜牧养殖、食品物流等方面的贷款利率也应当降低,真正有保有压。这才是帮助弱势群体,管住物价的有效办法。
  
  5.减少中间加价环节。既然成本增加是推高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,因此抑制和减少成本,也是抑制价格的有效途径。在这方面应该大有可为。比如,实行蔬菜、水果、蛋、禽、肉、奶等食用农产品方面的农商对接,尽可能地减少中间加价。据调查反映,目前一些城市超市蔬菜价格低于农贸市场;在普通鸡蛋批发价格直线上升的同时,一些品牌鸡蛋价格却较平稳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超市蔬菜和品牌鸡蛋减少了中间环节,降低了成本,自然维护了价格稳定。
  
  6.加强“热钱”疏导。“热钱”具有逐利性和灵敏嗅觉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企图完全杜绝“热钱”进入涨价商品领域,只是一种徒劳的一厢情愿。堵是堵不住的,不如采取疏导办法,将其导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急需部门,导向经济不平衡的“短板”。比如导向环保方面、安全食品方面、新能源方面,等等,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。当然前提是创造上述行业投资有利可图,而且是有较大利润可图的外部环境。这才是真正的长效机制,釜底抽薪,从根本上化解流动性过剩对物价的冲击。(上海证券报,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,陈克新)   
Copyright © 2010 版权所有 788365.com 鄂ICP备14007005号-1 
地址:黄冈市黄州区清源门1号区委大院 邮编:438000 电话(传真):0713-8351840
网站制作及维护:湖北仁瑞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:13337408886 QQ:396821777